成都大学自考报名考试网 - 盛腾(燕园)学习中心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865656189

微信二维码

自考报名
当前位置:成都的大学自考报名 > 高教自考 > 成都大学自考护理学护理教育导论复习总结

成都大学自考护理学护理教育导论复习总结

浏览:284 日期:05-06 15:00


名词解释

1.护理: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整体人,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

2.护理学:是健康学科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以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发现规律。

3.护理专业性工作:指范围广、复杂多变、无章可循的护理工作,它要求护士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

4.健康: WHO在1948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亚健康状态: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下降,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时,这种生理状态为亚健康状态。

6.生存质量:也叫生活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多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7.患病:指患者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8.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9. - -级预防:有成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和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10.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11.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12.心理性休克:一般发生于突患某病或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发呆、茫然、言语行为无目的、无真实感。

13.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14.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生存、成长与发展,维持其身心平衡的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类所共有的,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如果缺乏可导致机体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

15.自我实现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出现并变得强烈,其需求的程度和满足方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16.刺激的需要: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层次之间,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和好奇。

17.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自尊指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等;他尊是个体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认可、重视和赞赏。

18.成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牙齿结构的变化等。

19.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变,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是质的变化,往往不易被测量。

20.时序年龄:指个体自出生之日起计算的年龄。

21.发展年龄:代表身心发展程度的年龄,包括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精神年龄、道德年龄等。

22.意识: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如感知觉、情绪、意志和思维等,被形容为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

23.潜意识: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部分,通常主要是不被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要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被形容为害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

24.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的货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被形容为介于海平面.上下的冰山部分,时隐时现。

25.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与原始的欲望组成,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是人类非理性心理活动的部分。

26.自我:大部分存在与意识中,小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是人格中理智而符合现实的部分。

27.超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是人格中最具理性的部分,由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组成。

28.道德发展:指个人在社会话过程中岁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到的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照标准去表现的道德行为。

29.认同危机:即个人在自我认同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危机感,导致角色紊乱,迷失生活目标、彷徨,可能出堕落或反社会的行为。

30.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排异性的生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31.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32.全身适应综合症:指无论任何因素侵犯人体恒定调节系统时,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应,也就是相同的应激反应群。

33. 疲溃感: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工作所造成的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34.认知评价: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包括对压力源的标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主要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考、推理机决策等。

35.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命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诀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诀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危机是人体的平衡状态突然遭到破坏后的反应

36.发展性危机:是成长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或危机,-般是可以预测的。

37.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满足自身的我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3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 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39.心理方位: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度,是评价及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

40.心理差位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一方从心理上具有主导性或权威性,彼此之间具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的关系。

41.心理等位关系: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么有心理上的上下之分关系。

42.人际吸5:是人与人之间严生的彼此社意、欣员、倾暴寺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43.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4.首因效应:即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

45.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46.晕轮效应:即人际关系中光环效应,是人际交往中队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7.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互相作用的过程。

48.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在学习、认识、操作和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


Processed in 0.056562 Second , 23 querys.